爷爷的竹编人生
傅冲的爷爷叫傅长林,村里人都喊他"竹篾傅"。这老爷子今年八十三,腰板挺得比村口的老槐树还直,手上常年缠着白布条——那是年轻时编竹筐磨出的茧子裂了口子,用草药敷着养成的习惯。他说竹篾子有灵性,得用糙手磨才能听话。
从学徒到"竹篾王"
十四岁跟着师傅学手艺那会儿,傅长林每天天不亮就得去竹林砍竹子。他说选竹子要看三节:根节太硬,梢节太脆,中间那截带着露水的青竹最趁手。有年腊月师傅让他在雪地里编箩筐,手指冻得通红还要被竹刺扎,老爷子现在讲起来还笑:"那筐编得歪七扭八,师傅说留着当夜壶都嫌漏"。
• 独创"三股绞"编法,用细竹丝编出带花纹的米筛
• 七十年代给公社编过五百个运粮筐,三天三夜没合眼
• 现在家里还存着当年获奖的"工农兵模范"搪瓷缸
• 最得意的作品是给孙子编的蝈蝈笼,笼门能自动开合
固执的养生经
别看老爷子整天和竹子打交道,养生讲究起来比城里人还精细。每天雷打不动要喝三杯茶:晨起喝姜茶驱寒,晌午喝野菊茶明目,睡前抿两口枸杞桂圆茶。有次孙子给他买了西洋参,他闻了闻说:"这洋玩意哪有我的竹叶茶实在",转手泡了喂鸡。
• 坚持用竹盐刷牙三十年,说能固齿
• 下雨天膝盖疼就煮竹沥水热敷
• 随身带着竹节做的药葫芦,装自制的跌打药酒
• 去年非要在院里种紫竹,说能镇宅
老手艺遇上新问题
镇上开了塑料制品厂后,买竹器的人越来越少。老爷子蹲在合作社门口看人家卸货,指着红蓝塑料桶直摇头:"这玩意儿装粮食不得闷出霉味"。有年轻人找他学手艺,他教了三天,人家嫌累跑了,他气得把半成品竹匾摔地上:"现在的后生,手比豆腐还嫩"。
• 至今不用洗衣机,说竹编洗衣篮比塑料桶透气
• 把抖音当"敌台",看见直播卖货就关电视
• 偷偷给重孙女缝了个竹丝书包,被儿媳当破烂扔了
• 最近在研究怎么在竹席上编二维码
祖孙间的拉锯战
傅冲每次回家都得和爷爷斗智斗勇。老爷子非要把老宅的吊顶换成竹编的,说水泥板"挡了地气",孙子哄他说现在流行"极简风";他给玄关处编了辟邪竹铃,物业以为是违章搭建要拆,最后还是傅冲偷偷给保安塞了两条烟才保住。最绝的是去年老爷子自己坐公交车去公证处,非要立遗嘱把竹林捐给村小学。
• 每周通电话必问"竹林子浇过水没"
• 把智能机当对讲机用,只会按绿色接听键
• 去年重阳节给全村老人送竹拐杖,刻了各人名字
• 最近迷上用竹片拼地图,说要把台湾岛编得特别大
这倔老头现在最大的乐趣,就是蹲在竹林里听竹笋破土的声音。他说等开春了要教曾孙认竹节:"人活一辈子就像竹子,该硬气的时候挺直腰杆,该弯腰的时候也得懂得顺势"。阳光透过竹叶洒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,那些被岁月磨得发亮的竹篾,正在他脚边悄悄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