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要到了,不少人已经在心里盘算着假期出行计划。这时候总有人会好奇:高速公路上那些收费站会像春节那样抬杆放行吗?毕竟谁不想省下一笔油费之外的额外开销呢?不过现实可能要让部分人失望了——根据现行规定,端午节并不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通行的名单里。
关于节假日高速免费的规则,其实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过其中的门道。自从2012年那个改变无数人出行方式的政策出台后,免费通行的范围始终严格限定在四个特定假日:
- 春节
- 清明节
- 劳动节
- 国庆节
这个名单里没有端午节的身影,就像中秋节的月饼礼盒里永远找不到肉粽一样。交通运输部门在制定政策时,主要考量的是节日期间的车流量峰值。像春节和国庆这种超级黄金周,高速公路恨不得变成巨型停车场,这时候免收通行费既能缓解拥堵压力,也算给出行群众发个“安慰奖”。
为什么偏偏漏掉端午节? 这背后藏着些不常被提起的“潜规则”。首先看时间分布——端午节往往处在六月中旬,既不是返乡高峰也不是旅游旺季,车流量比起前面四个节日明显“冷静”许多。其次从经济效益考虑,三天假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,不像春节国庆动辄带来数百亿的消费增量。南方地区的梅雨季常常和端午节撞期,暴雨天气本身就劝退了不少自驾计划。
不过总有些例外情况让人产生误解。比如2020年疫情刚缓解时,全国高速公路曾实行过长达79天的“免费大放送”,恰好覆盖了端午节。当时很多人误以为这是节日的特殊待遇,其实那只是特殊时期的临时政策。还有些省份会自行推出区域性优惠,像云南在某些年份试点过节假日ETC打折,但这种“地方粮票”式的福利毕竟不是全国通行证。
对于坚持要在端午节自驾的朋友们,这里倒是有几个实用建议:首先记得检查导航软件的实时路况,避开那些传统堵点——比如京港澳高速的韶关段,每逢小长假必变“停车场”。其次可以试试错峰出行,提前半天出发或许能避开90%的车流。如果实在心疼过路费,不妨选择国道省道,虽然耗时多些,但沿途的乡镇风光说不定还能解锁隐藏版端午民俗体验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要吐槽政策制定者“偏心眼”。但换个角度想,端午节本身承载的文化意义或许更值得关注。与其挤在高速路上闻尾气,不如在家门口参与划龙舟、包粽子,或者学着老一辈用艾草煮水给小孩洗澡。毕竟传统节日的精髓,从来都不在省下几十块过路费,而是那份代代相传的生活仪式感。下次再遇到不免费的情况,不妨就当是给传统文化交的“保护费”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