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:木 卦象:巽 宜事:扫墓、踏青、插柳、放风筝
春深时节,细雨绵绵裹着泥土的气息。2021年的清明恰好落在公历4月4日,这个既与节气重合又与周末相连的特殊日子,让许多家庭有了更从容的祭扫时间。人们提着竹篮装裱的纸钱,拎着铁锹和镰刀走向山间,草木初萌的山道上,新折的柳枝与褪色的纸幡在风里轻轻摇晃。扫墓不仅是清理祖坟杂草的劳作,更是将腌笃鲜、青团等时令食物摆上供桌的仪式;踏青时孩童追逐纸鸢的影子掠过油菜花田,恰与《岁时百问》中"万物生长皆清洁而明净"的记载遥相呼应。
晨雾还未完全散去的山道上,三三两两的人影背着竹篓缓慢移动。老李握着的镰刀刃口沾着露水,金属与石块相碰的脆响惊起几只山雀。他弯腰割去父亲坟前疯长的野蔷薇时,发现去年插的柳枝竟在石缝里生了根,细弱的枝条在春风里舒展着嫩绿。"清明插柳,冬至修柏",这句老话突然从记忆里浮上来。他摘下斗笠擦了把汗,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栽种坟头树的情形,那时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得正艳。
山脚的溪流边传来孩童的嬉闹声。几个少年赤脚站在浅滩里,正试图把缠在芦苇丛中的风筝解救出来。彩纸扎的燕子缺了半边翅膀,却仍倔强地在风里抖动。穿碎花布衫的小姑娘蹲在田埂上,把刚摘的鼠曲草塞进竹篮,她母亲说要采够做三笼青团才肯回家。远处茶山上飘来若有若无的艾草香,采茶女的头巾在翠色间时隐时现,像极了古人笔下"清明时节雨纷纷"的意境。
供桌上的青瓷碗还留着昨夜蒸制的余温。老王把新酿的米酒缓缓斟满三个杯盏,酒液在晨光里泛着琥珀色的光。他记得祖父生前最爱就着腌笋喝这口土酒,如今坟前的松树已长到两人合抱粗。纸钱焚化的青烟打着旋儿升向天空,带着锡箔元宝的灰烬飘过墓碑,那些刻在花岗岩上的名字被岁月磨得发亮。隔壁墓地的妇人正在低声啜泣,她丈夫的坟是新立的,黄土堆上插着的花圈还带着殡仪馆的挽联。
正午的日头晒得人发晕。扫完墓的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樟树荫下,分享着各家带来的吃食。张家阿婆揭开包着荷叶的竹篓,糯米裹着咸蛋黄的香气立刻引来几个馋嘴的孩童。李家媳妇掏出用井水镇过的乌米饭,紫黑的米粒裹着松花粉,嚼起来带着山野的清甜。不知谁家的收音机在放《清明雨上》,沙哑的电流声里混着布谷鸟的啼鸣,倒成了奇妙的二重奏。
溪畔的老柳树下,几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支着画板写生。他们调色盘里的青绿与赭石,恰好对应着山间草木初萌的色调。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竹编灯走过石桥,裙裾扫过新生的车轴草,手机镜头记录下的画面里,无人机正拖着长长的白线划过湛蓝天际。茶亭里歇脚的老者眯眼看着这些年轻人,想起自己四十年前用铅笔画墓碑的往事,那时连相机都是稀罕物。
暮色四合时,最后几缕纸烟消散在渐起的山风中。守墓人老周提着马灯巡视墓园,灯光扫过那些新培的黄土和擦拭一新的墓碑。东南角有座民国时期的合葬墓,碑文已被苔藓侵蚀得难以辨认,但每年清明总会出现几束带着露水的野花。他弯腰捡起被风吹落的纸鸢骨架,竹篾上还缠着半截红丝线,在渐浓的夜色里轻轻颤动,像极了记忆中某个清明傍晚,孙子追着风筝奔跑时扬起的发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