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万年历老黄历作为国民认可的权威历法,承载着千年智慧与自然规律的交融。它不仅是一本时间工具,更是中国人趋吉避凶、顺应天时的生活指南。尤其在婚姻大事上,挑选吉日被视为开启幸福生活的关键钥匙。谨此奉上2024年万年历老黄历黄道吉日全览,助力您事事顺遂,心想事成。
吉日宜忌
吉日:
大吉: 天德、月德、三合、六合、天喜
小吉: 天赦、母仓、时阳、益后
宜:
嫁娶、纳采、安床、入宅
祭祀、祈福、出行、会友
忌日:
大凶: 月破、灾煞、天火、大耗
小凶: 五虚、朱雀、厌对、孤辰
宜:
安葬、破土、拆卸、修坟
禁忌:
嫁娶、动土、开业、远行
月份吉日
公历1月
5日: 嫁娶、纳采、安床
12日: 祭祀、祈福、会友
19日: 入宅、移徙、签约
26日: 出行、裁衣、沐浴
公历2月
3日: 嫁娶、求嗣、开市
9日: 祭祀、修造、立券
18日: 纳财、安葬、动土
24日: 沐浴、扫舍、栽种
公历3月
8日: 嫁娶、入宅、祈福
14日: 出行、会友、交易
22日: 开市、签约、安床
29日: 祭祀、修坟、破土
核心要点
-
生辰八字为核心
黄历吉日需与新人八字相合。例如,属相相冲者需避开“刑冲破害”之日,以八字五行平衡为根基筛选日期,可请专业人士辅助推算。 -
忌日并非绝对禁忌
若不得已在忌日办事,可选择“宜”中的事项操作,如安葬、修坟等,同时避开主要禁忌活动。忌日办琐事影响较小,但重大决策仍建议规避。 -
农历与公历不可混淆
黄历以农历为基准,公历日期需对照转换。例如2024年龙年“双春兼闰月”为特殊年份,农历二月逢闰,吉日分布更密集,需注意闰月对择日的影响。 -
吉凶等级决定事项优先级
大吉日宜安排核心仪式,小吉日适合次要流程。嫁娶、求官等人生大事仅在大吉日出现,小事可灵活使用小吉日。
月份吉日
公历4月
6日: 嫁娶、开市、求医
11日: 祭祀、移徙、立碑
17日: 纳采、安床、签约
25日: 扫舍、栽种、沐浴
公历5月
2日: 嫁娶、入宅、祈福
9日: 出行、交易、会友
16日: 开市、动土、求嗣
23日: 修坟、破土、安葬
公历6月
7日: 嫁娶、纳财、签约
13日: 祭祀、裁衣、沐浴
20日: 安床、移徙、祈福
28日: 扫舍、栽种、立券
实践中的灵活运用
- 冲煞方位需规避
若吉日逢“冲太岁”方位,仪式中需调整座位或避开相关方位。 - 时辰比日期更重要
同一日内分“吉时”与“凶时”,例如午时多主吉,而亥时常主静,适合安床、祭祀。 - 地域习俗差异化
北方重视“三书六礼”对应吉日,南方则侧重“合八字”与吉时衔接,需结合地方传统调整。
月份吉日
公历7月
5日: 嫁娶、开市、出行
12日: 祭祀、修造、立碑
18日: 入宅、纳采、祈福
26日: 破土、安葬、拆卸
公历8月
3日: 嫁娶、求嗣、签约
10日: 会友、交易、移徙
19日: 安床、开市、纳财
27日: 沐浴、扫舍、栽种
公历9月
4日: 嫁娶、入宅、祈福
11日: 祭祀、立券、出行
17日: 动土、求医、安床
24日: 修坟、破土、裁衣
常见误区提醒
- 盲目追求“双春闰月”
2024年虽为双春年,但闰月对部分属相可能形成“伏吟”煞气,需结合八字判断,而非单纯认定“双春即吉”。 - 忽略“三娘煞”与“杨公忌”
每月初三、初七、十三、十八、廿二、廿七为“三娘煞日”,传统认为不宜嫁娶;杨公忌日每年13天,需对照黄历排除。 - 过度依赖“节假日”
公历五一、十一等假期未必对应黄道吉日,若强行凑假,可能选到“平日”甚至“危日”,导致仪式能量不足。
月份吉日
公历10月
8日: 嫁娶、纳财、签约
14日: 祭祀、移徙、立碑
21日: 开市、安床、求嗣
29日: 破土、安葬、修造
公历11月
5日: 嫁娶、入宅、祈福
12日: 出行、会友、交易
19日: 纳采、动土、求医
26日: 扫舍、栽种、沐浴
公历12月
2日: 嫁娶、开市、签约
9日: 祭祀、修坟、立券
16日: 安床、移徙、祈福
23日: 破土、拆卸、裁衣
终极行动指南
- 先筛黄历吉日,再合八字五行
- 优先大吉日核心流程,小吉日辅助事项
- 忌日用“特殊宜事”化解,如安葬遇凶日反主吉
- 农历闰月吉日可重复利用,但需避开冲煞
- 吉时比吉日更重要,精确到时辰提升运势
万年历老黄历的智慧,在于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融为一体。掌握这些规律,便如同握住开启顺遂之门的钥匙。